渗碳是将低碳钢(含碳量ω(C)通常为0.1%~0.25%)的零件,在渗碳介质(渗碳剂)中加热到900~950℃,使碳原子渗入其表面层,表面获得高碳渗层,即获得高淬硬性,然后再进行淬火并低温回火。渗碳淬火后工件表面层获得高碳回火马氏体,而零件心部获得低碳马氏体(或铁素体及托氏体),在保持心部基体高韧性的条件下获得了表面层的高硬度,从而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耐磨性。
渗碳一般分为气体渗碳、固体渗碳、及其他渗碳方法。实践证明,渗碳层的ω(C)应在0.8%~1.1%之间,最好是0.85%~1.05%。表面碳浓度低,耐磨性与疲劳强度不足;表面碳浓度过高,渗碳层脆性增加,容易出现网状或块状碳化物。
渗碳层深度通常是在0.5~2mm之间,其波动范围不应大于0.5mm。渗碳层深度小于0.5mm时,渗碳不易控制,应采用碳氮共渗。渗层深度大于2mm时称为深层渗碳,如特大型渗碳轴承的渗碳层为3.5~5mm。
为了在保持心部韧性的条件下表面能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,渗碳后必须淬火,随后进行低温回火。本质细晶粒钢,如20CrMnTi钢渗碳后奥氏体晶粒还比较细,可以出炉或出炉预冷到高于Ar1或Ar3(760~850℃)后直接淬火。本质粗晶粒钢,渗碳后要立即出炉或降温到860~880℃出炉,冷却到室温后再重新加热淬火,这种工艺方法称为一次淬火使用得比较广泛。
进一步详情请致电021-57628777,以获得更多有关半岛(中国)选材、半岛(中国)热处理工艺及相关的应用信息。